喜歡植萃保養的你是否注意過這些事?

by | 11 月 23, 2021

保養太依賴單一類成份容易適得其反

我們都嚮往大自然,綠意盎然的環境總是讓人感到舒服。在飲食上也是要追求足量的蔬菜水果,如此才能維持健康的身體。這樣的想法很自然的被人們延伸到肌膚保養上,於是各式各樣的植物被拿來研究,萃取其中的成分使用。

但其實這些成分的肌膚外用就跟飲食是一樣是有風險的,例如有人不能吃花生、麩質、堅果等食物,避免過敏。而容易造成脹氣的豆類食物也是腸胃狀況不好的人會避開的。若我們用同樣的思維來看待植物來源成分,就知道應該更謹慎地評估選用。這邊以三個觀點來分析讓大家能更了解這類成分:

植萃是複雜化學物組成

如同我們在 你真的知道香精與精油的區別嗎?保養品的香味安全迷思 中所提及的,就算是從植物中分離出的成分也是化學物質組成,且多是複雜的混合物(數百種都有可能)。這樣的情況對於肌膚保養是一個存在的風險。

舉例來說,芭樂汁富含維他命 C,而我們也知道維他命 C 對肌膚保養得好,但卻不適合直接將芭樂汁塗在臉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裡面還含有許多其他我們不知道的化學成分,或許就有人對其中的幾個成分感到肌膚敏感。

這些無法被鑑定的化學物質是植物萃取原料在有效性與安全性方面較難掌握的因素因此這類成分的使用還是以「少即是多」原則為佳

除此之外,植物的栽種情形會受天氣、地區、人為…等因素影響,以及不同製造廠的加工萃取技術、使用溶劑可能不一樣,讓其中的有效成分組成與含量有所差異,但是同一種植物萃取呈現出來的名稱卻都為 XXX Extract。若品牌商不主動披露所用原料規格,消費者也不會知道擦在臉上的成分是否品質保證

精萃後可以更安全

複雜的植物萃取混合物是有肌膚保養風險的,但若是我們能知道該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且能有效的分離出來使用,便能避開其他未知的成分,降低對肌膚的負擔。舉例來說,積雪草萃取中已知的有效成分為積雪草苷、羥基積雪草苷等成分,以現有技術已經可以純化分離出來單獨使用。

另外一個例子,米糠萃取富有多種的營養成分,其中的阿魏酸可以從中淬鍊出來使用。這些單獨分離出來的純物質能更準確的被添加利用,以達到科學實證的效果和較佳的安全性評估,這就是新一代的植物萃取。

大自然帶給了我們這些對肌膚好的成分,在無法以人工合成的情形下,我們以高科技的方式取得這些珍貴的成分,並能更安心的使用,將是未來植物萃取保養的新方向。

熟悉的非植物成分

我們都不喜歡動物來源的成分,除了有道德的問題需要考慮,動物性萃取成分的複雜度一樣增加肌膚外用的風險。但也不是除了動物性成分之外的物質都是天然植物來源,保養品原料還有以下來源:

天然資源開採

保養品裡常會看到海水、礦泉、海泥都是來自於天然資源,凡士林也是從礦物油中精練而得,許多防曬彩妝的粉體是礦物質再處理過後使用。

生物工程技術

這種生產方式也是天然來源的一種,藉由調控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或利用酵素來生產我們所需的成分,常見的玻尿酸、維他命C、維他命B3衍生物-菸鹼醯胺…等多為這種生產方式取得,而這些微生物或酵素會在純化階段被消滅移除。

人工合成

藉由人工調控,將起始原料以化學或物理的方式轉換為最終產物的步驟,而起始原料可以為天然或非天然來源。大家不需要看到人工合成就害怕喔,因為只要做好純化將多餘的反應物、添加劑、觸媒移除,使用安全性就不用擔心。

有多達 19 項化學合成方法是被 ECOCERT 天然有機認證允許使用的, ECOCERT 也認可幾項用作防腐與品質穩定的合成成分使用,例如常見的 Benzoic acid、Sorbic acid、Isopropyl alcohol…等。


該如何看待植萃保養

相較於植物萃取混合物(xxx Ectract),許多上述方法製得的純物質例如多功能維他命成分、煥膚酸、抗皺胜肽、抗痘抗菌成分…等多經長期驗證安全性,且有較充足的科學實證功效,不需捨本逐末。相信喜歡植物保養成分的你閱讀完這篇文章已經能跳脫出對植萃二字的過度美化想像,而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延伸閱讀

會員首購獨享95折
加入 Line 好友送 50 元購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