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面乳推薦的網路 4 大錯誤觀念你中了嗎?!

by | 6 月 20, 2023

在搜尋引擎上打『洗面乳推薦』相信你會找到很多的內容,花了好多時間做功課,看了五花八門的推薦內容,好不容易下手後卻仍然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這似乎是大家的必經之路。這篇文章要幫助大家能更有效率的找到合適的潔面產品,不限於潔面乳、潔面凝膠、潔顏慕絲、洗顏粉等,藉由分辨話術與破解迷思做出正確的判斷。

看洗面乳推薦文之前   先認識潔面產品的組成基礎

各種清潔產品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界面活性劑了,先來個簡單科普,所謂的界面活性劑是某個分子同時具有親水端與親油端所組成,一邊能溶於水、一邊能溶於油,以自己為媒介將不相溶的油水混合。

根據親水、油的能力差異可再細分為分散劑、乳化劑(乳液主成分)、清潔劑…等。其中,清潔劑因有較好的親水性,才能靠水將油類成份帶走。

潔顏產品的基本組成為:

•清潔劑:帶走肌膚油脂髒污的功能,常見的成分有 皂(Soap)、烷基硫酸鹽類成分(SLS/SLES)、胺基酸系界面劑(Amino acid-based surfactants)… 等。

•賦脂劑:額外添加油脂類成分降低清潔力避免過度清潔造成之不適(凝膠產品或慕斯產品中可能不會添加)。各式植物油與合成油脂的添加都是此用途。

•保濕與增稠劑:為了讓產品更穩定,以及大分子的保濕成分在清潔後有機會停留在肌膚上,達到暫時的保濕作用(洗完之後有一層膜的感覺)。包括甘油在內的多元醇、瓜耳膠、三仙膠等多醣類保濕成分。

•防腐體系:含水量高的保養產品都需要防止微生物滋長,清潔產品也是。不論是政府公告的表列防腐抗菌成分,或者是有機酸成分、多元醇配方均有被使用在清潔產品中。

別迷信網路上洗面乳推薦的4大錯誤觀念

洗面乳推薦時常見的 4 大迷思與事實

了解潔顏產品的基本組成之後,是不是發現有很多你期待出現在產品中的成分都沒看到呢?事實是,一個洗顏產品根本不需要那些東西啊!讓我們來破解洗臉產品中最常見的四個迷思吧。

1. 洗臉兼美白、抗痘等意義不大

「富含珍貴美白因子,在洗臉淨化毛孔的同時深入肌底,達到美白功效。」、「添加法定抗菌成分,清潔抗痘一次搞定!」、「協同果酸、杏仁酸溫和代謝角質」這幾個廣告說詞絕對會讓許多人想要立馬掏出錢包,但是讓我們冷靜下來想想!

保養品中使用的保養功效成分,幾乎都是以停留型態產品像是精華液、乳液…等來做臨床實驗,然後獲得有效劑量等資訊。絕大多數的成分都沒有在清潔產品(沖洗類)中被驗證肌膚功效。

如果要在短時間之內讓肌膚吃進足量的成分,那在潔面產品中的添加量就必須很多才有可能,且大部分來不及被吸收的有效成分就被沖洗掉了,浪費湯藥沒有意義。還不如把機會留在後續的保養步驟。而潔顏產品本身在清潔的過程中就可以帶走最外幾層的老廢角質,使用煥膚酸訴求加強去角質,但作用時間短幫助也有限。

除此之外,上面有提到潔面產品中重要的主成分 – 清潔劑,它比絕大多數的功效成分還有更大的分子極性,也就是說滲透皮膚的能力較好!

如果你還是想讓潔面產品在臉上停留久一點,藉此吸收更多有效成分,那肌膚也會吸收部分清潔劑,長久下來破壞角質屏障機率高,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2. 並不是「胺基酸系洗面乳」就是最溫和

「黃金比例 25% 胺基酸,最溫和的洗淨成分與添加比例。」、「 高濃度胺基酸溫和洗淨成分 – 皮膚刺激度低 + 清潔效果適中。」這樣的說詞是不是很常見?常看到的說法與正確觀念:

•胺基酸清潔劑不易被肌膚吸收造成不適

正確觀念:相較於皂化成分(Soap)、烷基硫酸鹽類成分(SLS/SLES),大部分胺基酸清潔劑的親水端結構較大,所以被肌膚吸收至肌底的能力較弱,於是這變成為了溫和訴求的基礎。但市面上還有其他類清潔成分結構更大(例如PEG類),它們的肌膚吸收穿透率甚至比胺基酸系清潔成分還低更加溫和。

•清潔力較弱,不容易過度清潔而感到乾澀緊繃

正確觀念:清潔力與清潔劑種類並無直接相關,需要考量整體配方,降低清潔劑洗淨力與被肌膚吸收造成的不適感有一些做法,例如:添加甘油、添加油脂讓其乳化成為大分子的乳膠體…等。舉例來說,產品 A 含 5% 清潔成分,產品 B 含 10% 清潔成分 + 20% 油脂,清潔力卻是清潔劑添加較多的產品 B 較弱!

市面上有幾個皮膚科醫師推薦的敏弱/受損肌潔膚產品,具有超低的起泡性與清潔力,而其組成就是 SLS/SLES 搭配大量賦脂劑而達到溫和訴求。所以,我們無法單純從洗淨成分種類添加量來判斷溫和度與清潔度

3. 天然清潔劑不是你想的那樣

「淬出多種天然潔淨成分,是高親膚性的溫和配方。」、「天然植萃清潔成分,無毒好安心!」大家是不是想像有一些植物經過萃取後,其中的成分可以來做清潔?

其實,這樣來源的清潔成分幾乎都不符合經濟效益,目前市面上只有從無患子萃取出來的皂素(Saponin)能成功被應用在產品中,但也都需要併用其他清潔劑來完善清潔力與肌膚洗感。

而大家常看到「天然清潔成分」這樣的說法是指親水端與親油端是不同的天然來源,但最後都必須靠人工合成的方式鍵結起來。舉例:發酵技術而得的胺基酸做親水端、植物萃取而得的脂肪酸做親油端,再經化學反應連結,並不是大家所想的 100% 純天然喔!

值得一提的是,一樣純度的清潔劑,不論是天然或合成來源,在性質上甚至毒性其實沒有差異。例如胺基酸系清潔成分中的各種胺基酸來源可以是化學合成、發酵工程、酶催化反應。使用合成方式得到的胺基酸清潔劑與其他方式得到的並沒有不同。

4. 不需刻意堅持 pH 5.5

不多說!這應該是所有肌膚保養中最大的迷思了!我們都知道人的臉部肌膚是弱酸性的,但並不會是每個人都剛好在 pH 5.5 的狀態,在 4 到 6 左右都屬於健康肌膚的範圍內,所以不用堅持一定要不偏不倚的 5.5 啦!

不過,在挑選潔面產品時,我們還是會建議使用中性至弱酸性的產品,因為研究發現長期使用偏鹼性(pH 7.5 以上)的洗潔成分會使角質屏障受損降低保濕能力。


洗面乳推薦的結論

了解這四個迷思後,讓我們可以不再被洗面乳推薦的廣告話術牽著鼻子走。洗面乳的清潔程度、溫和度、保濕度、洗感等感官體驗是無法單純從成分表判斷的,建議先試用過覺得適合再購買,無論選擇什麼產品,不過度清潔造成肌膚乾澀緊繃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同一個產品還是可以藉由使用方式的調整(用量、停留時間、按摩手法…等)而達到不同的感受,不斷地自我嘗試與感受也是每個人洗好臉的必修課程喔~

延伸閱讀

會員首購獨享95折
會員首購獨享9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