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無理的宣稱洗腦
「這個產品看起來好不天然,用了會不會爛臉?」「產品一定要全天然,無毒保養才正確!」這些話語、口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你是不是心中也認定這是理想保養該有的樣子呢?請給我們三分鐘好好閱讀完這篇文章,帶你遠離長久以來的洗腦,重建正確的保養觀念。
目錄
先真正了解毒性
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學物質或特定混合物,它們能損害生物體中包括細胞與器官的影響的程度。物質對生物體的不良影響是由劑量決定。這代表著,若是接觸到的有毒物質極少量(例如蛇毒),也可能因劑量過低而無中毒現象。
若單純的跟你說,有一個東西喝多了就有可能會造成死亡,而這個東西就是「水」,是不是顛覆你的三觀呢?而事實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太擔心這件事,因為我們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攝取如此多水。這代表著一件事情,水不是沒有毒而是毒性很低(詳見下表,急毒性指標 LD50 越大毒性越低)。再來看近幾年被保養品市場唾棄的 Paraben 防腐劑,以對羥基苯甲酸甲酯為例,其急毒性還較食鹽來得低。且依法規對這成分有添加限量,造成急性毒影響的機率非常低。下表中也列出合成香精常用的檸烯,出乎意料的,其肌膚外用時造成的安全風險甚至比日常過度攝取果糖還要低呢!萬物皆有毒,毒性低的成分使用過量也不會比少量毒性高的成分還要安全。
當然,在保養品開發中,除了急毒性的考量之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例如慢性毒性、致敏性、肌膚接觸的立即不適感、是否需要沖洗、配方相容性…等,才會決定成分添加多少才合適。就像是雖然酒精有較低的急毒性,但添加過多時會產生明顯的涼感,以及長期使用下降低肌膚屏障功能機率高,實際上保養品中不會添加太多。
生活常見物質與保養成分之口服急毒性資料,LD50 數值越小則代表毒性越高
物質 | 急毒性指標 LD50 (g/kg) | 是否為保養成分? |
Water (水) | 90(毒性低) | ✓ |
Vitamin C (維他命 C) | 11.9 | ✓ |
Ethanol (酒精) | 7.6 | ✓ |
Melamine (三聚氰胺) | 6 | |
Methylparaben (對羥基苯甲酸甲酯) | 5.6 | ✓ |
D-Limonene (檸烯) | >5.2 | ✓ |
Allantoin (尿囊素) | >5 | ✓ |
Fructose (果糖) | 4 | |
Sodium Chloride (食鹽主成分) | 3 | ✓ |
Acetaminophen (乙醯胺酚) | 1.94 | |
Benzoic acid (苯甲酸) | 1.7 | ✓ |
Caffeine (咖啡因) | 0.192(毒性高) | ✓ |
科普部分:毒性評估的方法有很多,急毒性( Acute toxicity )為化妝保養品安全性最常見的指標之一。實驗方式是藉由提供生物體特定的成分(口服或肌膚吸收等途徑),觀察該群體狀態。若一半的生命體在使用了一定量的成分而死亡,則得到此物質的半數致死劑量(簡稱 LD50 )。過往保養品成分多用小鼠(Mouse)或大鼠(Rat)來做這毒性實驗,至於為什麼會使用動物來做實驗?請看 關於無動物實驗保養品 – 你所不知道的事。上方表列為幾個生活常見物質與保養成分之口服急毒性資料(以大鼠為實驗體),LD50 數值越小則代表毒性越高。例如大鼠服用了 0.192 克/每公斤體重的咖啡因,觀察到一半的死亡情況。藉由動物的毒理實驗觀察到明顯不良作用後,那人們就必須保守的以更少量使用,最終建立起了成分在化妝品與食品的安全添加量。
再想天然的必要性
尿囊素是很好的保濕潤膚成分,很大部份為植物來源。但可以注意到它的急毒性卻與毒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差不多,台灣衛福部也限制尿囊素在停留型產品中的添加為 0.2% ~ 0.5%。另外,許多天然有機保養品會使用替代性防腐成份 – 苯甲酸,它的急毒性與普拿疼主成分 – 乙醯胺酚不相上下。但我們在使用這些保養品時卻不用太擔心,因為添加的劑量都會經過充分考量。對於所有天然與非天然來源的成分,都是可依循系統性的科學評估而建立保養安全性。反倒是對組成未知的植萃混合物則應該要更擔心,因為無法輕易的評估這類原料的毒性。
除此之外,同一種保養原料可同時來自於天然或者是合成,例如維他命C可以從水果中提取,也可利用生物工程的方式合成而得。不論是哪種來源,只要是經過純化且未變質,它們的毒性、功效等所有性質都會是一樣的。

回歸真實的純淨保養
本質研究認為,真正的純淨保養*(Clean Beauty)是以透明為首,將保養成分的一切完整披露。將保養自主權還給大家,對安全有疑慮也有詳盡的資料可以查証。而純淨保養的配方設計訴求是以確效熟知的原料發揮增效作用,再以天然物為輔佐,不該被天然植萃綁架。我們不排斥使用天然原料,但更應該要求原料的精純,如此才容易建立安全性,以及兼顧穩定的功效。
萬物皆有毒,重點在劑量!通常會強調「無毒」的品牌是真正不懂什麼是毒。也有人會以「預防性原則」為作法,屏除某些被認為有疑慮原料使用,再以類恐嚇式的行銷手段告訴消費者某成分似乎有毒,而不該被使用。那我們是不是連維他命 C、鹽巴、咖啡都應該預防性的避開呢?本質認為對於尚無充足科學實證安全性資料的成分,確實應該更審慎使用。但對於有相當安全性評估的成分,掌握好劑量與使用條件,應該當用則用,讓保養安全又有效。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xicity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dian_lethal_dose
- Final Report of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Allantoin and Its Related Complexes
- *純淨原則引用來源:Clean Beauty: A Significant Trend,UL Prospector, 2020, July 3rd.
- Photo by Content Pixie on Unsplash
- Photo by Yogendra Singh on Unsplash